飞机定检工作是机务人员的基本功,说简单也不难。如果让您一个人从维修方案的编写,到工卡的制作,到航材、工具、设备、航化品的准备,再到工作包打包,然后到实施,最后到总结(数据趋势分析)。定检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的难点在于碰到了意外情况。现在着重探讨一下准备阶段,早期,民航对维修单位有一个“五四原则”主要包括:维修单位的厂房设施、工具设备、器材、人员和文件手册五个方面的硬件条件;同时还必须建立质量、工程技术、生产控制和培训四个系统的软件条件,当然,现在民航对维修单位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安全管理系统。了解了背景知识,我们就知道了从事维修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其实也就是“五四”原则中的“五”。不探讨“五”对维修单位要求,下面仅从个人的角度来探讨定检工作,一项大型定检工作要进行,我们机务人员如何入手呢?首先是英文,因为目前为止,航空界的通行语言就是英文,就像当年佛教经文一样,通行的语言就是梵文,换句话说,对航空维修来讲,英文就是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感觉自己有多么高的维修水平,那只是一句空话。不是说对英文水平的要求有多高,但您必须能看懂理解手册。因为手册都是叙述性的,也没有很深奥的英文语法。因此英文水平级别高低无所谓,关键在读懂。因此66部R3版的英文要求是有道理的。其次是计算机,当今是一个网络信息社会,飞机同样如此。飞机的电子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机交流的界面越来越多。数据的上传、下载和分析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水平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个人不赞成一定要通过等级考试,只要够用就行。什么程度算够用呢?我的理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会安装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了解并熟悉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和Acrobat),当然打字是基本功。最后是自学能力,这点很重要,离了这点,什么都不存在了。任何工作不可能手把手地教您,总有很多工作是您第一次去做,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新问题,除了别人的帮助,恐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现在直升机上有很多人机交流的界面,需要上传与下载数据,如果您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仔细研读手册,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就可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比如像更换EECU,自驾排故等等,都要求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要求,有的直升机还需要熟悉DOS命令。自学能力只有自己体会,别人也没有办法帮到您。
制订工作单卡,我们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内容:04、05章节的所有内容、AMM、IPL手册的highlights和introduction部分,以及LOGBOOK和FLM的相关内容,这些功课必须得完成。工卡是整个定检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是基础也是核心。可能有人会说,太简单不过了,从维修方案里找出来不就可以了吗?是的,没错。一个人手不多的单位,维修方案能不能及时更新就成了一个问题,但并不是否定维修方案,维修方案的重要性是不用质疑的。先抛开维修方案不讲,从零开始,准备工卡,收集信息,整理统筹。1)飞机的基本信息,包括飞机的型号、序列号,发动机的型号、序列号,APU的型号、序列号以及它们的生产或出厂日期、安装时的状况。安装时的状况包括:安装时飞机/发动机部件的工作情况(是否为新件)、时控件情况、加添的附属油料牌号及日期、以及飞机的选装设备(有些较重要的选装设备会有自己的手册要求)的基本情况(如:出厂时检查的日期,下次要求的检查时间等)。2)飞机的运行信息,包括:飞行时间、起落架次、循环次数、故障缺陷、保留项目、上次同等级别的定检记录等,大多数飞机都会有这样的运行信息,有些机型可能还会有属于自己要求的特殊信息,比如H155、H120、MD600N等飞机还有离心力负载变化和扭矩变化循环特殊限制要求。俄式飞机也有扭矩变化循环特殊限制要求等等,这些规定都可以从该机型的04章节获取。3)手册资料的信息(要确保手头的资料是最新现行有效的版本),定检工作项目主要是从04和05章节中筛选的,有些选装设备并不一定包括在内(如绞车、水箱、搜索灯等)。因此定检的工作项目主要来源:飞机/发动机的04和05章节、选装设备的维修手册(它们不是按ATA 100标准编写的,没有04和05章节),以及飞机/发动机和选装设备的服务通告。
4)定检项目筛选工作,是将以上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筛选工作的重点就是适用性与有效性。因为04、05章节的内容是针对该机型的所有飞机,因此您必须筛选出适用于本架飞机本次适用的定检工作项目。首先,从05章节中搞清楚该机型所有的定检类别。一般分为:基于飞行时间的小时定检(如5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等等)、基于日历期的日历检查(如12个月、36个月检查等等)和基于循环次数的检查(如30000起落架次检查、1500循环检查等等)三大类,其它类别的定检工作只不过是这三种定检类别的演化而已。有些仪表、设备的校验周期是根据当地适航管理部门的要求来执行的(如备用罗盘的校验、ELT的测试等等)。其次,从飞机运行信息中梳理出将要进行的定检类别和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别的定检可能包含其它类别的定检工作(如600小时定检包含300小时、100小时和50小时检查,36个月检查包含18个月和12个月检查等等);还有一些先到为准的条目;05章节中会有详细的说明。最后,进行筛选工作,根据飞机的运行时间罗列出所有需要执行的工作项目后,对每一条、每一项进行核对,看看是否适用于本架飞机。主要是从本机的飞机/发动机序列号和选装设备以及服务通告的情况来确定。这样一来,基本的定检项目可以锁定了。5)增补维修项目,基本定检项目确定后,还要根据本架飞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增加一些有必要的工作项目(如排除保留故障和工作,解决系统的渗漏情况以及进行防腐、处理腐蚀工作等)。定检工作清单到此就完成了。
定检工作项目是粗线条,还需要制订出详细的工作单。在每一项定检工作项目后面,都会给出参考章节号。有些比较简单的检查项目可能只涉及一个章节号的内容,但是有些检查项目可能会涉及很多章节号的内容(如飞机关键件的离位检查)。首先,必须对定检工作项目给出的参考章节号的内容进行逐条逐句地阅读,找出所有涉及的工作条目(一般也会给出参考章节号)。但有些工作内容并不是含盖了所给出参考章节号的所有内容,需要进行筛选(如断开某连杆,参考XX章节,但这个章节内容有可能是对整个系统的连杆进行拆装,而您只需要对这个连杆进行拆装)。其次,对给出的章节内容的适用性要进行核对,不同的序列号的飞机/发动机或是否落实某一服务通告可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如手册中有标注XX序列号以前和XX序列号以后或落实XX服务通告以前和落实XX服务通告等等)。至此,所有的工作内容全部罗列完毕,接下来就是工作打包了。我习惯将这些内容按照章节号进行打包,这样一来,便于对工作的计划进行梳理和安排。这一步骤要非常仔细,避免漏项,一定要再三核对,确保工作内容无缺失。
这项工作也是比较关键和复杂的,但更需要耐心与细心。需要您认真地阅读手册,并且理解手册中所讲的内容,搞清楚它所要表达的目的,有可能一次无法理解,需要多次反复地阅读。首先,手册中章节号工作内容会给出该项工作所需的工具设备,也会告之密封圈等橡胶产品更换需求,有的可能只在安装时提了一句话(renew XX),特别要注意。其次,有些工作内容可能给出了几个拆装方案,因此给出的工具就比较多,一定要确定您要选择的方法,或者核对我们有哪些工具来确定选择的方法(如H135的主轴拆装就给出了两种拆装方案,所用的工具就略有不同)。接下来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次定检可能涉及的排故工作,二是本次定检可能需要落实的服务通告,特别是服务通告中所涉及的工具设备和航材可能不在维修手册中,应在该服务通告中列出,但工作内容也会涉及维修手册中的内容,因此要同时考虑这些问题。三是上次同等级别定检记录中,有些检查或测试项目虽然符合标准,但在标准的上限,我们也应该考虑航材的备库问题,还有一些日常维护中的小故障、小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涉及到的航材、耗材等等。另外,在查找航材、工具设备件号时,要特别注意适用性问题,不同的飞机序列号,可能使用了不同件号的部件。关于部件的适用性问题,IPL手册中会有详实的说明并提供了该手册的详细使用说明。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工具设备的适配问题,一些工作内容中所涉及的工具,手册中只给出了专用工具,而没有给出配套的通用设备(如在更换磁封严工作中,手册中只给出一套专用工作,至于气源部分就需要您自己准备)。因为国家之间的制造标准不一样,所以导管接头可能不一样,需要考虑适配问题。
定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准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定检工作的质量与进度。因此当您把所有的工作清单、工具设备、航材、耗材和人员都准备妥当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而是刚刚开始。如何准备呢?工卡的消化是前提,必须认真阅读手册,逐条逐句地去分析、理解、消化,第一,要把工卡中的难点和重点工作进行标注;第二,要把工卡中有相互关联的项目进行标注;第三,要把开车前进行通电的工卡进行标注,第四,要把需要试车中测试的工作进行标注;第五,要把试飞的工作进行标注;第六,要把有实测值的工作进行标注。根据以上标注,对工作进行分门别类地组合搭配,掌握一个原则:将工卡中最复杂的、工作量较大和容易发生问题的章节先安排,这样便于发现问题后,如果航材无库存,为航材订购留有时间。因此一般对于直升机来讲,容易发生问题的几个章节应该是旋转的动部件(62、63、64和65章节)、操纵系统、液压系统,当然还有发动机,这些部分的工作尽量往前靠。相互交链的工作也尽量安排在一起(如67章节和29章节之间的瓜葛比较大)。
如果本次定检工作是第一次接触,而且涉及的工作内容也比较复杂,可能会有大量的离位检查和测试,也可能会涉及需要使用大量的专用工作和设备。这些专用工具和设备可能会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手册(可能使用起来较为复杂)的工具或设备,就需要认真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要搞清楚工具使用方法和在飞机上的操作流程(如液压车的使用、振动与平衡仪器的使用、动静压测试设备的使用、称重设备的使用等),因为这些设备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所以在使用时不但要搞清楚设备本身的操作方法,还要搞清楚本机型的具体要求与流程。二是一些较小的、没有使用说明书或操作手册的专用工具(如拉玛、拔具等等),这类工具看起来使用很简单,但如果在使用中没有顶到位或安装不正确,有可能会对机件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建议在使用前,最好在实物上多次模拟;三是需要自己自制工具,有些工作内容只给出了完成工作时必备的条件或用一个适用的工具,这时候就需要自制工具了。这项工作需要您平时的积累,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手册不直接给出工具件号呢?因为厂家认为这是一个通用的东西,可以很容易地从市场上买到,只是说用一个适用的工具,其实厂家手册中的专用工具也并不是都很好用,也有一些工具并不好用,一不小心会损坏工具或机件。因此,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可以制作出好用的专用工具,来满足维修工作。在手册中,有很多工作在进行检查、测试时有具体的数据要求(如滑撬式直升机的前、后起落架离地高度在XX-XX之间,以确定起落架是否变形或重着陆等),实测值清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测值内容较少(五条以下,如前面所提到直升机起落架的检查),可以集中在一个清单里;另一类是实测数据较多且实测的项目也较多(如直升机的飞行操纵系统的校准、俄系直升机燃油计量装置的校验、飞机称量等等),应当单独建立清单,这样便于查阅和建档。另外这些数据的建档最好按ATA 100章节来编排。这项准备工作大都数人都不会去做,也是被忽视的,通常的做法只是将认为比较重要的或比较关键的部分记录在档,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而做这项工作的意义:一是这架飞机的真实情况被详实地记录后,为将来的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二是为航材的采购和备库提供了参考;三是为下次定检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特别是有了疑问或不能确定的时候,这些数据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说,当测量的数据与手册中的标准相差较大,但是这个部位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拆装或不容易移位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们可以查找上次的定检记录,如果实测值是符合标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我们的测量方法是否有不正确的地方等等)。四是为将来制订可靠性方案打基础,为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意义多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手册不是有吗?该机型没有专门的试车或试飞清单吗?有些飞机会有很明确的试车、试飞清单,有些飞机则没有这个清单,但是无论有或没有,在手册中的工作内容都会涉及通电检查或需要试车检查(有些飞机的电源系统检查就要求在地面试车的状态下检查电源系统工作情况,还有些飞机的检查内容既有地面通电部分的检查内容,又有空中试飞时的检查内容,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列入到试车/试飞单中),还有一些检查必须在飞行中才能完成,诸如此类工作,大都是散落在手册的各个角落里,我们必须将它们集中起来整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试车/试飞清单,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对清单进行统筹优化,尽量减少开车或试飞的次数和时间。因此一般的做法是做一个试车/试飞流程,以便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个清单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也是比较宏观的,为什么要做这个清单呢?道理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明白。如何来做这个清单呢?我个人的做法是遵循一个原则:只针对被拆装的部位进行复查,也就是只针对离位检查,对原位检查不做复查,道理也再简单不过,厂家在制订维修大纲的时候也有一个原则,尽量减少离位检查,不得已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维修间隔,从而减少拆装时产生的安全隐患与风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复查工作只针对离位工作。习惯的做法是按照ATA100的顺序来编排,大致是以下几个方面:保险(是否有保险或是否打反)、固定(力矩复查、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漏装、是否装反)、连接(是否牢靠、是否磨擦、是否顺畅)、标记(无保险处是否有标记、是否错位、是否无法辨认)、渗漏(有无渗漏、油量是否适中)等等。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应该说准备工作到此大功告成了,我通常的做法是再次对所有的工作进行一次“演练”(在脑子里全部过一遍),确认所有的工作没有障碍、没有困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可以随时进入定检工作状态了。
其实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实施了。当然还有几个环节需要控制好。首先,工作环境的整洁,它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保证工作环境整洁,物品的摆放要尽可能地整齐;其次是化学品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可随处散落,使用后,尽快打扫好“战场”,以免腐蚀它物;再次,在拆装机件时,尽量使用收纳盒或器皿,以免部件或工具遗失;同时要特别关注工具的清点,这也是个常识性的知识,必须保证工具完好在位;最后,要时刻保证场所内所有能移动的工具、设备、设施和部件保持固定牢靠,以免发生碰撞。首先,在每天开工前把所有需要准备的手册(工卡)、工具设备、航材、耗材列出清单并准备好;其次,把今天的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点罗列出来,同时对工作中可能会发生错、忘、漏的地方也列出来;最后,人员分工明确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协调。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疑问就停下来,与大家商量;在检查时要如实记录,对不明确的或不清楚的地方要多次测量并且要互检互查,以保证工作落实的正确性;发现故障缺陷时,要及时填写报告单,以免遗忘。虽然我们在定检前制订了详实的计划,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不可能预见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但是不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整个计划不能执行,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我们制订的方案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做一个初步判断:这项工作是否可以继续或停止,来决定如何实施下步计划。无论这项工作继续与否,都由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去处理,以保证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主要核对计划完成情况,梳理每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好的做法或工作中的困难;安排好明天的工作计划和需要关注的重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试飞前有三大块工作要完成:一是排查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把所有进行过的工作进行梳理,看看有没有未完成的、有疑问的、有遗漏的、未记录的、未关闭的和试飞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二是复查工作,我们可以按照制订的复查清单逐条落实;三是文件记录,在试飞前应该把所有与试飞工作无关的记录全部记录完毕(记录的文件有:工作单卡、飞行记录本,飞机/发动机履历本,实测值表、故障缺陷单、试车报告单、定检签署等等)。其实试飞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或者说是占用时间较长的项目就几项工作:如振动与平衡工作、校罗盘,还有一些需要调整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试飞项目可以相互结合的(如直升机的轨迹与平衡工作可以与自驾测试试飞相结合)。试飞时飞机的重量/重心和相关人员,手册中都有要求。试飞工作顺利完成后,还有一些收尾工作,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文件的填写(主要关于试飞方面的记录),一块是飞机的恢复工作(测试设备的拆除、附属油料/燃油的添加以及任务设备安装和其他一些勤务工作)。如果将所有需要记录的文件全部记录完整,总结工作只是数据共享的一个过程,以后的工作不用再去“拍脑袋”了,可以让数据来分析了。 每一次定检工作不是独立的,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工作。既要解决上次维修工作的问题,又要为下一次维修工作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