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发展新模式探究
近年来,中国通航促进政策加快出台,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无人机带来行业结构性变革,但有人机整体运营结构变化不大,未来通航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国家驱动加快。应急管理部、卫健委统筹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医疗应急救援等全国布局,形成“一盘棋”发展态势。民航局、卫健委医疗救援试点推动航空医疗救援的政策创新、产业发展,提升保险业的参与度。“政府+社会”模式推进短途运输走向网络化、便捷化与运输一体化发展格局,融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在新兴消费领域,以城市为主导的新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城市(群)直升机机场(通用机场)网络加快建设。大众娱乐飞行成为地方政府和社会推动重点。单次消费不高、消费频次高的新产品将成为大众化率先发展重点。航空运动、航空旅游与航空文化深度融合,成为有人机运营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
第三,无人机进一步改变通用航空发展格局。无人机将增强通航传统作业领域的替代性。无人机的发展将推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进程。在业态拓展、服务升级、生态变革中,无人机发挥着核心作用,在部分领域输出“中国标准”。
第四,智慧通航成为新趋势。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推动行业创新升级,科技为通用航空带来信息感知、多维分析、辅助决策、精准执行、高效协同等诸多变革,加快民航智慧化发展进程。
我国通航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显著,制度性交易成本高;
二是“起飞落地难”没有显著改变,飞行不便捷抑制市场需求;
三是多数地方发展雷同,没有发挥比较优势;
四是多数企业创新能力弱,商业模式亟待变革。
重点政策
民航局印发了《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是行业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四个一”工程,构建一套分级分类清晰、适应于通用航空发展特点的规章,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精简高效的监察员队伍,建立一组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建设一个集网上审批服务、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管理信息互联互通、行业信息公开共享等一体化一站式综合监管平台,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我国通航发展起步阶段相适应、有别于公共运输航空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政策实现“三破三立”和两个促进:
破除套用运输,建立完整独立通航体系;
破除部门隔阂,建立紧密联系;
破除单纯管制,建立管理服务;
加快促进大众消费、民生保障发展;
加快促进空地一体化的可靠便捷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通航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
第一、探索飞行服务站建设运营机制,建设飞行服务站,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简化通用机场审批程序,取消立项环节,直接办理项目可研(核准)审批,并将可研(核准)评估与行业审查合并,一次申报、一次评估、一次批复;建立支线机场与通用航空资源共享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管。
第二、低空空域“便捷使用”发展。成立由军队、民航及省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建立“军地民”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务实推进改革。一是借鉴世界通航飞行主流模式,实现“管制飞行”向“低空目视自主飞行”转变,由驾驶员根据飞行情报和气象信息,自行判断飞行条件,自主执行飞行任务;二是将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设为非管制空域,飞行活动无需审批,飞行前1小时通过网上、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报备即可;三是以通航用户需求旺盛且军民航飞行高度密集的成都平原为突破口,推动小散空域连点成片、孤立空域互联互通;四是打造运行服务“新平台”,采用ADS-B 、甚高频通信组网、“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移动5G、北斗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形成“云网端”架构,为通航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短途运输网络化加快形成。初步构建“通用+支线+干线”的航空运输“全网通”模式,实现通航短途运输网络与运输航空网络融合。
第四、航空运动“大众化”网红传播。紧扣大众消费市场“单次消费不高、消费频次高”特征,打造契合用户消费水平、丰富多元、趣味性高产品,走出一条市场进入成本低、受众面广的发展道路。使航空运动开始成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休闲健身和旅游项目。
第五、“航空旅游+”拓展产品广度和深度。通过将航空旅游与其他相关业务有机结合,解决因客源波动带来的单一低空旅游项目盈利难的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偏远地区交通滞后的痛点,节约旅行时间,提升舒适度,进一步促进航空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延伸旅游产业链,“边玩边走、边游边行”成为趋势。以“航空旅游+休闲运动+科普教育”模式发展,以飞机体验、青少年航空科普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航空嘉年华活动,极大地拓展旅游消费市场,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